我心中常常想一個問題:為甚麼現今小朋友這麼辛苦?表面上,答案是今時今日競爭大了。但問題中的問題是:小朋友辛苦了,但有效果嗎?
為準備而準備
今時今日的小朋友未出世已經開始準備:計劃在哪一個月份受精,以在學前班面試時成為「大B」,表現更加出色;在幼稚園階段盡量參加所謂的興趣班(不知何故沒有興趣的活動也能稱為興趣班),以便小一入學時更具競爭力;小學中尾段便要準備好升中呈分試,以考入心儀的中學;至於中學便不用說了,就是準備考入大學的心儀學系。有人說:「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。」彷彿經常處於準備好的狀態,便會鴻鵠將至。但要反問自己的問題是:我們正在等候甚麼機會?這些準備工夫也是正確的嗎?
脫離現實的準備
我在過去多年接受過很多次訪問,也寫過很多專欄文章。我領悟到一個實務準則:道理和要點必須簡潔易明。
但反觀女兒的閱讀理解問題呢?卻很多時模稜兩可,似是而非。例如有一類選擇題,要求學生在四個選擇之中選出能表達文章主旨的描述。驟眼一看,四個選擇中有三個都正確,卻只有一個所謂的「正確答案」。
這類曖昧吊詭的文字遊戲,若果用於現實生活中,是會被上司同事責罵的。但我們的小朋友,卻在這類的練習堆中鑽空子。這令我不禁反問,我們的小朋友正在準備甚麼?
辛苦卻不長知識
這類模稜兩可的閱讀理解問題,令我懷疑小朋友究竟是在學習知識還是在學習「文字雕花技巧」。結果學術成績,變成了考試技巧測試。多少個捱更抵夜的晚上,多少支被削短了的鉛筆,多少晚爸爸媽媽的有限青春,便花掉在拆解這些難以理解的閱讀理解題之中。
說到這裏,大家應該明白,為甚麼孩子終日埋首在練習堆中努力用功,我們卻看不到新一代孩子來一個智能大躍進,也看不到大批「周身刀張張利」的職場生力軍。因為孩子的準備工夫,都放在與現實脫軌的教育規則之中。
AM730 Column